close



作者  skykissx (雨過天青即是自由處)   看板  CATCH   


自己的人生必須由自己決定。我現在仍然這麼認為。 
然而,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此堅強, 
只有在得到認同的時候,人才能夠變得更溫柔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ANA 矢澤愛 

你的問題我想用比較學理的方式回答你,不過我會試著讓他有趣點XD  

簡單Summary一下你的問題  可以分為三點 

1.為什麼沒什麼意義的事我想說以及為什麼沒啥意義的事我想聽 
2.為什麼有blog這種既空開又私密的事發生? 
3.也是最核心的問題:只是自己的瑣事 和別人講 有意義嗎? 

先用心理學的社會滲透與自我揭露理論來看吧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自我揭露用淺白點話就是說秘密,而社會滲透理論指的是阿   
人與人交往像是史瑞克裡說的洋蔥(不懂?就是有層次啦)    
分別是廣度與深度會隨著關係由廣入深。 
而一開始一定就是漫無邊際的話題作為試探也就是說試水溫啦,去試探對方的溫度在哪, 
若是太冷了就退怯,要是溫暖你就會想趨前。 

所以當兩個人開始聊天 可能可以聊王建民(事不關己)好切入 
(用棒球的術語就是測驗主審的好球帶 用血拼的術語 可能是先殺一下價 測驗對方的尺度在哪) 

不過呢 如果兩個人聊三個小時都在聊王建民 天氣的話   可能關係就不會往前 
(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告白了) 

而應該是更進一步的去連結到個人的價值觀與個人特質 

好比:王建民的精神 讓我感覺.....  或是你欣賞這樣子的人嗎? 
(這一點 也是花很多時間摸索來的) 這樣才能深入,而隨著關係的深淺 
我們會越來越容易揭露自己 
(或者反過來說,你會覺得 阿!我怎麼講那麼多自己的話, 
那我一定和他是好朋友 於是你們就變好朋友了) 

然後連結到第二點,為什麼blog明明是如此私人的事 卻也是如此公開呢。 
承上一點,網路其實是自我揭露度很高的地方。怎麼說自我揭露程度高呢? 
因為你不用露臉,所以也沒有丟臉的問題, 
你也不必去注意情境(會不會冷場需要講一些話熱場) 
文字允許孤獨,允許自閉,允許悲傷,允許沉默。 
它允諾那些不那麼適合在面對面互動出現的情緒出現。 

那說到這,你會問,怎麼可能因為距離比較遠 我就容易說真話阿。 
這不就和第一點很矛盾嗎? 

ok,在這我想引用社會學家Simmel陌生人的概念 

這邊的陌生人有別於我們一般覺得的不認識的人 
在Simmel的脈絡裡陌生人指的是那種異鄉人,那種旅居各地的貿易商人, 
如果你要理解的話可能就是那種流動攤販吧, 
你可能和他買過幾次雞排,聊過幾句但他明天就走了,也不一定。 

Simmel是這樣形容的,陌生人是有種給人既遠實近感覺的人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陌生人離我們如此的遙遠,卻又是如此靠近; 
遙遠是因為他是個外來者,不受地緣血緣羈絆, 
我不知道他的什麼,他也不太知道我的什麼; 
但也這因如此,我沒有人際關係的負擔,我可以大方的和他說一些心裡話, 
因為我不用擔心和他說的話會被我認識的人知道,因此靠近。 

而我在上資訊社會學時, 
黃厚銘老師將陌生人的概念應用在網際網路上,我們和網友的關係就是際遠實近, 
你說熟嗎?我們不曾謀面; 
你說不熟嗎?我反而可以和網友聊很多不敢和親朋好友說的赤裸話題。 

回到網誌的例子,為什麼你會願意說出那麼多心裡的話呢? 
因為看你文字的人,都是陌生人。 
他們不知道你說的人是誰,於是你沒有負擔你可以安心的說。 
但有趣的是一但你認識的人開始在看你的網誌時,你就不會那麼自在了, 
更甚者你會因為你知道有誰在看而調整你寫的內容, 
像是演戲一樣挑選你想要讓別人看見的樣子,展現自己。 

所以網誌不完全是個日記 反倒像是個舞台。 
然而,我們會有個錯覺,你這樣講是不是代表網誌就不真了?   
錯!應該說人是很複雜,多面的就算是日常生活也不完全是個人的展露。   
我們應這樣想戲裡戲外台上台下每一個黯然神傷 每一個眉飛色舞 都是你,都一樣真,   
而所謂的"真"看當時的互動情境。   

最後啦,要收尾了 回答第三個問題 

社交聊天,就功利的角度 
沒有意義。但他的意義就是他的本身。 

社會學習慣把人放在關係裡去理解。 

所以什麼是自己? 
你如果不知道他人的話,你就難以作為標準來指認出自己 

人是在互動中漸漸知道自己的樣子   

因此人為什麼會寂寞?就學理上的定義是:    

寂寞指的是一種感覺全世界都沒人理你, 
你要的心理滿足不如同預期,你無法藉由別人的存在來確定自己是否還活著。 

你之所以要一直告訴別人一些事情, 
你想要藉由社交來確認自己是否存在,自己是否只是一場幻覺? 

情感交流,得到滿足,確定自己的存在。 

因此人都希望被需要,人都希望被關心,被肯定。 

這樣他才確實到自己是活著的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回頭看看,一開始我引NANA的那段話,或許你會更懂一點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很多事沒什麼意義,只是想讓我和你更靠近。 
話題的延續與否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在說   重要的是"我們"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知道我在說時 你在意   你知道你在說時我在聽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沒別的目的,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的目的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所以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才會在細節裡發光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ad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